600年古村75年无刑案的背后
2024-10-17 10:11:0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社会治理新实践③
“‘以文化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精准聚焦家庭、家教、家风等教育,可以在基层培育出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图为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张谷英村“当大门”。 受访者供图
图为张谷英村当地小学生学唱《劝孝歌》,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受访者供图
图为张谷英村村貌一角。 何镒伸 摄
图为张谷英村每户村民家门口挂着的一块刻有家训族戒的木牌。 何镒伸 摄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 何镒伸
“张氏家族讲道德、求团结、读诗书,明礼义、攻武技、事农桑,不以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屋大欺邻弱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古村慢慢地苏醒了。八旬老人张胜利在家里吃完早餐后,拿出族谱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着古村的历史和文化。
张胜利原是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他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张谷英村。张谷英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这个古村地处岳阳县笔架山下,依山而建、伴溪而筑。其古建筑群栋宇相接,自东南向西北铺陈绵延一公里许。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这句俗语,在张谷英村世代流传,其蕴含着张氏先人对后辈“要和而不分”的教化。600多年里,张氏族人同居一个屋檐下,秉承“和为贵”的思想,传承着与家人、族人、外人的和睦之道。
多年来,张谷英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在“孝廉家风”的代际传承下,历经600多年而不衰。
据悉,新中国成立至今75年以来,张谷英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法治周末》记者近日走进张谷英村,探寻这个湘北古村“以文化人”的治理之道。
家训族戒影响代代村民
张谷英村的名字来源于张氏家族的先祖,其名字就叫张谷英。他生于明朝初期,当时为官一方,深感治国如治家。他辞官后来到岳阳,在渭洞笔架山下安家繁衍生息。此后,张氏家族在此聚族而居,至今已历经27世。
作为一处传统村落,张谷英村和其他古村落一样,有着历史悠久、古建筑存量丰富、建筑精美的特点。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之一。
与其他古村古镇分散房屋不一样的是,张谷英村是房屋紧挨,屋脊相连的建筑群,被誉为“民间故宫”。张谷英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建筑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古屋环山而建,长达一公里。村落所有建筑全部由幽深的巷道回廊连接着,独具特色的62条巷道曲折迂回,四通八达,户户相连,最长的巷道有153米,总长达1495米,把整个屋场连成一片,几乎不用出大门便可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人在里面行走,可做到“晴不暴晒,雨不湿鞋”。
在张谷英村“当大门”两侧,记者看到一副“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楹联。在张谷英村每家每户的门口边,悬挂着一块家训族戒木牌,上面刻印着16条张氏家训和5条族戒。即: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勷职业,循本份,崇廉洁,慎言语,尚节俭,存忍让,恤贫寡,供赋役;戒酗酒,戒健讼,戒多事,戒浮荡,戒贪忌。这些家训族戒涉及家庭管理、为人处世、子孙教育、工作生活、冠婚丧祭等方方面面。
“家训族戒正是支撑我们张氏家族延绵至今的精神支柱。”现年83岁的张胜利是张谷英第22代孙,谈起祖先的家训族戒,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张氏家族在这数百年中,讲道德,求团结,读诗书,明礼义,攻武技,事农桑,不以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屋大欺邻弱小。尊亲孝祖,友睦乡邻,故以‘孝廉家风’著称。”张胜利认为,张谷英家训族戒融合了儒家“孝、和、勤、廉”等理念,并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
“这些家训族戒,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张谷英村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在村里形成了以‘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的淳朴民风。”张胜利对记者说。
孝廉文化代际相传焕发生机
张谷英古村的“孝廉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家族里的耕读故事、孝友故事和廉政故事的教育。
王飞出生在张谷英村临近的一个村子,在她的记忆里,自己从小开始便受到了张谷英村“孝廉家风”的熏陶。“父母从小教育我要爱国爱家、勤劳、友善他人,这些其实就是受到了张谷英村‘孝廉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飞对记者说,自从她嫁到张谷英村后,作为一名外来媳妇,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用张谷英村的家训族戒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何让“孝廉家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生机,让它们代际传承?近年来,张谷英村以传统家风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孝廉家风文化内涵,建设了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大力弘扬张谷英“孝廉文化”。
为了传播“孝廉文化”,张谷英村还开设了文化讲堂。当记者走进讲堂时,主讲人李桂龙正在给到访的大学生讲解张谷英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家风。
李桂龙是张谷英中学的一名教师,他也是岳阳县一位本土文化学者。李桂龙虽然不是张谷英村的村民,但他对这个古村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小就喜欢往张谷英村跑,对这里的村情文化都十分熟悉。”李桂龙对记者说。
如今,李桂龙已是张谷英村的“荣誉村民”。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发掘、整理与讲述着张谷英村的文化与故事。
在李桂龙看来,张谷英村以孝廉家风传承馆代替了昔日的张氏宗祠,这种变迁,既有一个家族对传统的回望,又有与时俱进、走出家族内部的表达,契合了新时代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理性重温与文化自信。
据悉,2023年11月,张谷英家训族戒入选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张谷英村因其古朴的住宅和优良的家训家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该村如今已成了岳阳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岳阳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上千家单位前来开展党建和学习等活动。加上游客,每年有60多万人次来这里学习,共享张谷英村的“孝廉文化”。
传统文化融入村落治理
张谷英村人在同一屋檐下,数百年的家族凝聚,以家训族戒为依托,传承着“和为贵”的传统。家族成员秉持和睦之道,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形成了紧密的一体,更在人际关系中创造了和谐的相处方式。而这种扎根于家族心灵的“孝廉文化”,更为张谷英村的村落治理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将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村落治理中去,村民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挂着写有家训族戒内容的牌子,让村民每次进家门都能提醒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把好家风传承下去。”张谷英村党支部书记张朝晖对记者说。
张朝晖透露,村里除了张姓家族外,相隔不到200米的地方,还居住着十几户100余人的陈姓村民。但作为大姓的张姓村民很少与陈姓村民发生纠纷,凡事多以陈姓村民为先。2009年,张谷英村自筹资金,对村里的泥路进行硬化,也是最先从陈姓人家的门前修起。
张谷英村通过家训族戒、村规民约等方式,让乡风文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村民生产和生活中,从而维护了村落社会秩序的平安稳定。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张朝晖说,这得益于一辈一辈传承的“孝廉家风”熏陶,“友睦乡邻”已经刻进了村民的“骨子里”。
在家训族戒的熏陶影响下,张谷英村的邻里之间彼此间相互照应,互帮互助。正是由于有了宽厚待人、方圆有度的家训族戒,使得张谷英村一直和谐稳定。
在岳阳县张谷英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敖伟看来,张谷英村推崇的“孝廉家风”,对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谷英村的家训族戒包括‘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等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家训族戒不仅涉及个人修养,也关乎家庭和社会,彰显了家国情怀。”敖伟认为,在当代社会,张谷英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家风的理念,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家庭价值取向。
“‘以文化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主任易玲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一种方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精准聚焦家庭、家教、家风等教育,可以在基层培育出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易玲介绍,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而村民自治中所依据的村规民约等很多内容,很多直接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农村、社会、政府多个层面,对促进乡村有效治理产生积极作用。”易玲说。
责编:戴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