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明、郑渊洁、何家弘说:如何更好讲述中国法治故事
2020-03-09 14:35:52 来源:法治周末报微信公众号
法律圈从来不缺好故事,法律圈也不缺乏好作者。法治周末报社自2019年3月启动了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大赛推出了许多精彩的法治故事,经过13位专业评委和近3万读者的评选,从数百篇作品中诞生了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获奖作品。
2020年1月11日,在法制日报社举办了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颁奖典礼,现场高朋满座,暖意融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东方毅集团党委书记李明作为特邀嘉宾向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著名作家周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太阳集团tcy8722的版权创意金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郑渊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制片人田水泉,《检察日报》高级记者龙平川,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外联部主任朱佩君、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主任吕铮作为评委代表出席了颁奖典礼;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的部分获奖作者也专程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现场,共赴这场“法律人纪实写作”之约。
法制日报社社长邵炳芳、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主任吕铮,出席了活动。
邵炳芳社长在致辞中首先对获奖作者表达了祝贺,并感谢他们的踊跃参与和辛勤写作。邵炳芳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在媒体界属首次,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些作品对于让公众更加深刻地了解法律、了解法治、了解法律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一样,它们对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对于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共建法治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具有法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何家弘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法治的发展和法治文化的作用。他认为法治是社会的底线,是一种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熏陶,法治文化对推进法治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十分重要。
在众人的期待中,颁奖典礼迎来了重要时刻。嘉宾、评委为一等奖获得者丁潍河,二等奖获得者刘丽、李动,三等奖获得者李砚明、易胜华、陈虹伟,优秀奖获得者张慎思、梁路峰等获奖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褒奖他们将优秀的作品带给了广大读者,同时感谢他们多年来在法治建设一线的辛勤付出。
已是86岁高龄的周明作家深耕报告文学领域多年。他首先肯定了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的现实意义,并呼吁法制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应该将法治文化的旗帜高举,贡献更多有深度、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法治故事。
郑渊洁的出席给现场带来了惊喜,这位“童话大王”幽默地表示:自己是“被文学耽误的法律工作者”。多年来对抗盗版的经验使他早已成为半个法律专家,他笑言,这次在法制日报社参加活动充满了“回家”的熟悉感。
郑渊洁认为,掌握第一手素材的法律人能够拿起笔来写故事,对于中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多年在童话领域笔耕不辍的他也不忘提醒,尤其要注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张建伟教授在发言中说:“如果我们可以将现实中感人肺腑的故事真实的记录下来,可以为我们留下生活的社会记录。”他认为,司法领域是一个待人挖掘的文学富矿,建议作家们可以将目光放在司法案件之上。他还提出,纪实写作固然讲求文学性,但一定要真实,重视细节的描述。这才是法律人纪实写作的根本追求,同时也是法律人写作者的优势所在。
曾经参与编辑、拍摄、制片多部法治题材影视作品的田水泉主任观察到,当下正处于法治类影视作品的活跃期,诞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作品距离行业标杆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专业性、观赏性方面的缺陷。他希望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的作者们能够为法治影视发展也贡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更多的渠道发扬和传播法治精神。
作为《检察日报》的高级记者,龙平川首先强调的也是写作的真实和可读性。同时,他认为好的纪实文学作品还应该做到写作方式、语言风格、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吸引更多读者成为法治故事的阅读者、法治的践行者。
(武杰)
责编: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