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颁布专家:监管由政策要求转变为法律责任-太阳集团tcy8722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颁布专家:监管由政策要求转变为法律责任-太阳集团tcy8722
太阳集团tcy8722  > 法治校园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颁布

专家:监管由政策要求转变为法律责任

2023-09-21 12:07:2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杨代媛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明确实施机关,划定管辖权限;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明确处罚程序,提升执法水平等内容。

《办法》的出台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体现。

《办法》出台之后,对于教培行业将有何影响?曾经的教培巨头又进行了怎样的转型?《法治周末》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办法》诞生的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11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坚决杜绝地铁、公交站台等所属广告牌、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

与此同时,各地相继针对各自地方特色,出台了相应的“双减”措施。如上海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将推行“5 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安徽对作业布置、批改,校外学科培训收费等问题做了明确要求;广西决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据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介绍,“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训法律制度,明确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等,提升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合规者受到保护,保障“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同时,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尽快出台校外培训领域行政处罚办法,加强和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通过法治方式深化校外培训治理。

监管由要求转变为法律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教授蔡海龙认为,《办法》的颁布是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校外培训的行政执法,完善校外培训监管的法律体系,提升校外培训监管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对校外培训的监管已由政策要求转变为法律责任。校外培训机构应自觉履行守法义务,严格做到依法办学、合规经营,违规开展校外培训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办法》中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时,规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分别对线下、线上校外培训的管辖作出规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双减”意见》下发后,不少家长由于对孩子成绩仍有不小的压力,一些小型机构纷纷将“阵地”转为线上或咖啡馆、酒店等非培训场所,并以在家教师、众筹私教、竞赛、思维训练等模式为借口,悄悄开展校外培训活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可以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对此,《办法》第十八条作出了相应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其中,就包含了线上有偿培训、以各类名义变相开展培训服务的情形。

蔡海龙认为,从《办法》的立法目的和预期的社会效果来看,《办法》的第十八条,即对各种形式的隐形变异培训的认定和处罚最为重要。

“如果不能将各种形式的隐形变异培训全面纳入监管范围,那么培训市场将有可能出现逃逸效应,从而影响到《办法》本身的立法目的和“双减”政策的预期效果。从实践来看,由于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往往具有隐蔽性高、多变性强的特点,存在难以认定查处的难题,执法机构仍需着力增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水平,创新执法模式,以此来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地”。

“双减”与家长们的焦虑

与过去“鸡娃”氛围不同的是,记者发现,课余时间,公园、小区广场中的孩子多了起来。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双减”以来,孩子作业负担减轻和家庭教育支出降低是受访家长普遍感到变化较大的方面。

湖南的一名公立小学家长王先生介绍,“双减”实施以来,孩子的学习生活变化很大。“一般来说,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剩下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参加学校的兴趣班。”王先生表示,不仅如此,由于取消了培训班,家里省下了一笔费用,节假日可以带着孩子出门旅游,“增长见识也是学习的一环,这比坐在补习班里学习快乐多了”。

但来自云南昆明的初中生家长张女士并不这样认为。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仍会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讲题,孩子只能回家做作业,“经常忙完都晚上十点多了,并没有明显的减负感”。张女士介绍道,不仅如此,一些家长仍旧会聘请私人教师,为孩子补课。“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被淘汰,再加上现在高中的升学分流压力,许多家长都很焦虑。”

对此,蔡海龙表示,受教育权是宪法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良好的教育来促进子女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地位提升是每个家庭的期望。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其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以及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中存在的一元化评价倾向,是两个直接相关的因素。这导致一些家长在“双减”之后仍将参加校外培训作为竞争优质教育的手段。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一难题,除应对培训机构的招生办学行为予以必要规范之外,还需适时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改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分配,在升学应试这一传统途径之外开辟新的更多赛道,努力建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局面。

曾经的教培巨头在忙啥

“双减”政策实施距今已2年有余,这项引发教培行业震动的政策,让曾经的教培巨头们纷纷开始找寻出路,裁员、转型的新闻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则直接退出历史的舞台。

其中,新东方的转型最为“出圈”。

在新东方瞄准直播业务之前,“家人们冲!”和“321上连接”是带货直播中的常态,主播们通常以夸张的语气表情营造出抢购氛围,靠低价取胜。然而,东方甄选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样的业界生态。

东方甄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课堂搬入直播间,将文学大家请进直播间,开启“知识带货”的先河。同时,其带货主播不少是曾经新东方的明星老师,他们介绍的不光是产品,更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感悟。

8月25日,该公司披露2023财年全年业绩:年营收4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51%;净利9.7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4亿元,同比增长282%,扭亏为盈。由“新东方在线”更名“东方甄选”后,其在财报中将公司定位为:一家直播平台、农产品科技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在线课外教育服务供应商。

除去带货业务,教育内容方面,东方甄选提供国内大学备考及海外备考课程,主要为准备统一考试或寻求提高英语能力的大学生及在职人士。其在财报中透露:“海外备考业务在营收、招生、盈利方面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培优”变为了“学而思素养中心”;高途则主攻以考研、考公、留学为重心的成人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至合规的素质教育,是各家教培机构的首选方向——体育、美育,乃至棋牌、街舞,也纷纷进入了各教培机构的主营业务;国家所倡导的编程教育则出现在了几乎所有教培公司的教程方案中。

同时,那些兼具学校和渠道资源的公司开始在教育智能硬件赛道上大展拳脚。比如,作业帮面向消费者推出的喵喵机系列成为了学生群体中的网红产品,其中错题打印机的年出货量达到了数百万台,其推出的智能手表、护眼灯、学习桌椅等硬件产品,试图在学习硬件的生态里打造出一个“作业帮宇宙”。

朴新教育转型快餐业,做起了学校食堂、餐厅生意。在美股上市的瑞思教育,则选择“卖壳”与充电服务企业合并。枫叶教育则转向学校服务,给学生们做起了校服……

教培行业的转型仍在进行当中,如何凭借自身优势胜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责编:韦文洁

——法治周末
太阳集团tcy8722的版权所有 太阳集团tcy8722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